曝58同城上演“极速”裁员,上午开会下午走人,近万员工面临变动
6月17日,众多认证身份为58同城员工的用户于脉脉平台爆料,公司正在进行大规模的人员裁减行动。据悉,此次裁员比例高达20% - 30%,范围涉及TEG、LBG等众多部门。
公司给出的赔偿方案为N + 1,然而,令人意外的是,公司并未提前发布任何预告。有员工透露,整个裁员流程推进得“异常迅速”,上午还在热烈探讨项目进展,下午便突然收到人力资源部门的约谈通知。
此次裁员并非依据工作年限进行筛选,部分资深老员工同样出现在裁员名单之中。依据公开数据推算,58同城近3万名员工里,可能有近万人会受到此次裁员影响。
实际上,今年年初,58同城创始人姚劲波的内部信便已为此次裁员埋下了隐患。他明确指示“裁撤年内无法实现盈利的业务”,还着重强调“对于表现不佳的业务要进行收缩,该关停并转的必须果断执行”。
在那封信里,姚劲波勾勒出了公司面临的严峻形势:“公司需要历经三年时间来度过艰难时期,并完成产业化的转型升级。”为此,他提出了四条审慎原则:招聘需审慎、人员扩充要审慎、规模扩张应审慎、新项目启动同样要审慎。
这些言论与2019年姚劲波做出的公开承诺形成了强烈反差。彼时,他曾郑重保证58同城会“不裁员、不减薪,且不减少或延迟发放年终奖”。
从最新发布的财报中,能够清晰看到58同城所承受的压力。2024年第四季度,公司净亏损达到1970万美元,而在去年同期,公司还拥有3440万美元的净利润。尽管该季度公司营收为3.066亿美元,同比增长了28.5%,但运营支出却高达2.471亿美元,在营收中所占比例超过80%。如此高昂的成本,使得58同城不得不采取果断措施。
这并非58同城首次传出裁员风声。早在今年5月,就有消息称公司正在进行人员精简,裁员比例甚至可能超过30%。
58同城曾经是中国首屈一指的生活服务平台之一。在与赶集网合并之后,其市场份额一度超过80%,可谓风光无限。
但在2020年9月,58同城宣布完成私有化并购,正式从纽交所摘牌退市。退市之前,公司市值不足85亿美元,相较于巅峰时期,市值蒸发了50亿美元。
退市之后,58同城陆续拆分出房产中介平台安居客、本地生活平台天鹅到家,以及同城货运平台快狗打车,并分别推动它们独立上市。然而,这些分拆出去的业务均未能达成预期的成功目标。
除了财务方面的压力,58同城长期以来还深陷虚假信息泛滥所引发的信任危机之中。在黑猫投诉平台上,针对58同城的投诉量多达1.4万条,虚假招聘信息、诱导消费以及欺诈等问题,成为投诉的集中领域。
尽管58同城多次宣称要大力打击平台上的违规行为,可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根治。用户对平台的信任程度持续走低,这无疑进一步加重了公司的经营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