警醒!奥运“泥潭”拖垮两大发达国家,奥组委是否想让中国“接棒”?
举办奥运会,真的是一本万利的美事吗?看看那些被沉重账单压得喘不过气的城市,便能洞悉这场体育盛会背后潜藏的诸多无奈。提及1976年的奥运会,蒙特利尔的民众至今仍会眉头紧锁。彼时,他们修建了一座带有伸缩屋顶的体育馆,然而到了冬天,屋顶却无法正常开启,维修费用如同无尽深渊,致使每个家庭平均背负债务长达20年之久。希腊的情况更是糟糕,2004年,为迎接奥运会回归故土,他们咬牙投入巨资修建场馆,可赛后这些场馆却鲜有用武之地,曾经美轮美奂的建筑,如今竟成了放羊的场所。
如今,聪明的国家都从过往的经验中汲取了教训。东京奥运会让运动员睡纸板床,巴黎奥运村甚至不安装空调,这并非吝啬之举,而是被前人的惨痛经历吓怕了。国际奥委会近期出台新规定,允许主办方自主决定奥运会的规模,甚至可以用铁皮棚作为比赛场地。但这又带来了新的难题:若办得过于简陋,会不会沦为全世界的笑柄?可要是过于奢华,会不会重蹈蒙特利尔的覆辙呢?
在此情形下,许多人将目光投向了中国。毕竟2008年北京奥运会堪称经典,不仅实现了收支平衡,还留下了如鸟巢这般的标志性建筑。然而,时过境迁,当下中国更加关注民众的医保和学区房等切身问题,对举办奥运会的热情已大不如前。上海体育局明确表示近期并无申办计划,这一决定赢得了网友们的广泛支持。
有趣的是,印度在这件事上却表现得格外积极。莫迪总理宣称要借助奥运会提升国家形象。但印度民众却忧心忡忡,担心届时比赛会不会中途突然停电。由此可见,每个国家对于奥运会的态度差异巨大,有的将其视为烫手山芋,避之不及;有的则把它当作香饽饽,趋之若鹜。
归根结底,奥运会恰似一场同学聚会,面子固然重要,但倘若为了充面子而花掉半年的工资,那可就真成了冤大头。如今,连国际奥委会都在绞尽脑汁省钱,未来的奥运会或许会越发简约。你觉得这种变化究竟是好是坏呢?难道只有投入大量资金,才能举办一场成功的赛事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