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字的笑话,多数人看了却乐不起来
早在李唐时期,商业繁荣的扬州名声在外,当时即有“扬一益(成都)二”的说法。到了清王朝时,更是盐商巨贾云集,奇闻异事层出不穷。
话说清末扬州地方有一个叫龚古亭的著名说书艺人,说起书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。此人有一过人之处,就是在开说之前总会讲一个笑话,惹得众人开怀大笑。要所有听从都笑起来,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。因为龚古亭讲的笑话总能别出心裁,逗的人前仰后合,因此深受地方人喜爱。
有一次某个盐商家里有喜庆事,就去请龚古亭到他家里说书助兴。但提了一个条件,必须在说书之前先讲一个字的笑话,引得所有来宾笑了,额外送酬劳若干。
龚古亭一口答应,收了定金。
等盐商离开,龚古亭开始琢磨怎么样讲这一个字的笑话。抓耳挠腮许久,也没有想出一个好办法,信步到街上去寻找灵感。因为心中有事,低了头走路差点与一路人撞在一处,龚古亭不由低声嘟囔了一句:“瞎眼了啊!”
哪知道那人嗓门比他还要高上几分,“你才是瞎眼了呢!”
龚古亭闻言一愣,抬头看时这才恍然,原来这人还真的是瞎子。瞎子眼睛虽然看不见,但耳朵听力远超普通人,所以他小声嘀咕也听在了耳中。
龚古亭苦笑摇头,连连道歉。正要掉头离开时,只听那瞎子开口道:“这位先生有什么烦恼之事,瞎子愿为你排忧解难,一卦十文钱,不准不收钱。”
龚古亭望了望瞎子手中拿的“铁口神断”布幌,突然灵机一动,问道:“不知先生一天可以赚多少钱?”
瞎子虽然无法察言观色,但听龚古亭如此问,便故意大言道:“老夫神机妙算,远近闻名,一天至少有五百文收入。”
龚古亭心下不以为然,却仍赔笑道:“明天有件事需要借重先生,最多半个时辰,我支付你八百文。”
瞎子闻言满心欢喜,有钱可赚自然不会拒绝。
到了正日,龚古亭带了瞎子到盐商宅中。众人以为是他带来的助手,也无人拦阻。说书的地方是个亭子,四周是荷池。龚古亭带着瞎子站在荷池中央狭窄的跳板上,叮嘱了几句。
等到来宾到齐,龚古亭醒木用力在几上一拍。众人吃了一惊,四周顿时安静了下来。龚古亭大喝一声“跳”,瞎子纵身一跃,落下来时跌入了水中。顿时水花四溅,瞎子不知深浅,在水中扑腾着大呼“救命!”
众人见状,哄堂大笑。龚古亭上前扯起瞎子,将早已经准备好的八百文塞进了他的手中。
瞎子连呼晦气,拿了钱掉头径自去了。
瞎子自称神机妙算,哪知道会被龚古亭捉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