呼吸道感染高发季来袭,有症状千万别强撑
近期,呼吸道感染已然踏入高发阶段,一人患病,全家皆有被感染之虞,感冒发烧现象愈发普遍。
恰逢当下4 - 5月,雨水充沛,昼夜温差波动较大,稍不留意,就极易染病在身。切莫以为自己曾患过病便可以毫无顾忌,当下多种呼吸道病毒交替流行,切不可放松警惕!
一、发烧、咳嗽、咽痛……又“中标”了?
近来,诸多人士呈现出流行性感冒发烧的症状,呼吸道病毒再度活跃起来。实际上,每年总会有这样一段时期,这些呼吸道病毒借助空气、飞沫或者接触等途径侵入人体,并在我们的呼吸道内不断“兴风作浪”。患者或许会出现各类咽喉不适、发热、流涕咳嗽、浑身乏力等不良症状,甚至还有可能对其他器官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。
其实,除了病毒之外,细菌、支原体、衣原体、真菌以及寄生虫等,皆是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。一般而言,70% - 80%的上呼吸道感染以病毒为主导,而下呼吸道感染的成因则更为繁杂。
近些年来,众人最为熟知的呼吸道病毒当属新冠、甲流,然而,实际活跃的病毒远不止这些,所以平日里绝不能放松警惕。
鼻病毒
此病毒多见于春秋时节,一旦患者感染,便会引发感冒,出现诸如鼻塞流涕、咳嗽、喉咙疼痛、低烧、头痛以及乏力等症状。而且它的型别繁多,这便是众多人反复感冒的缘由。
通常感染之后,7 - 10天内症状会逐渐自行痊愈。但对于自身免疫力欠佳的人群,如婴幼儿、老年人以及因疾病致使免疫力低下的群体而言,不仅病程可能更为漫长,还会诱发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、慢性肺阻、眼部不适以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等。
人偏肺病毒
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多源于此病毒。患者感染后,会出现发热、鼻塞、咳嗽、呼吸急促等症状。一般情况下,一周内便可自行缓解。但对于幼儿、老年人以及免疫力较弱的人群,可能会引发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疾病。像这类高危人群一旦感染,便会出现呼吸困难、高烧不退等症状。
腺病毒
腺病毒引发的症状与上述两种病毒类似,发热、咳嗽、鼻塞流涕皆是常见表现。该病毒的传播集中在密闭拥挤、湿热的环境之中,例如学校教室与托儿所等场所,5 - 14岁人群为高危对象。
呼吸道合胞病毒
呼吸道合胞病毒亦是导致普通感冒的主要病毒之一,不过患者症状相对较轻,除了常见的咽喉不适、鼻塞流涕、咳嗽之外,还可能伴有头疼、发热等全身性症状。对于成年人而言,影响相对较小,仍可正常工作与生活,但对于婴幼儿来说,有可能诱发肺炎甚至更为严重的病症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指出,幼儿由于发育尚未健全,细胞免疫功能尚无法完全抵御各类病毒的侵袭,相较于成年人,更容易出现喘息、气道狭窄等状况。家长务必及时予以重视,以防引发肺炎、脑炎、呼吸衰竭等严重疾病。
二、高发季又至,这4类人务必留意!
自4月起,相关呼吸道感染疾病频繁发生,稍不留意就可能“中招”,尤其是以下4类具有高风险的人群,一定要做好防范工作。
1. 60岁以上人群
60岁之后,人体各项机能逐渐衰退,随着免疫力不断降低,众多病毒便有机可乘。一旦被感染,机体可能面临更多疾病风险。
2. 儿童、孕妇
学龄期儿童感染情况最为突出,像教室、宿舍这类人员密集的室内空间,为病毒传播提供了更多机会。此外,孕妇为满足胎儿发育需求,机体内分泌、心肺功能以及免疫机制均会发生变化。有研究表明,孕妇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重症的几率是正常人的两倍以上。
3. 免疫受损人群
即自身免疫存在缺陷或者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,这类人群的免疫力相较于正常人更为薄弱,同样属于病毒感染的高危群体,需要格外谨慎地加以预防。
4. 心血管疾病患者
由于呼吸道病毒感染后,常常会累及心肌,进而引发心肌炎等病症。对于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,可能会给心脏功能增添不必要的负担,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猝死,所以平日里也需注重防范。
三、怎样才能远离这些呼吸道病毒?
那么,在这个呼吸道疾病高发的特殊时期,究竟该如何做才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呢?
1. 注重卫生习惯
日常最好养成勤洗手的良好习惯,关注手部卫生。用手接触其他物品或公共场所设施之后,务必注意清洁手部,避免因习惯用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