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病本源在肾,揭秘正确养肾法,轻松强体抗衰延寿命
正常人有两个肾,地位在人体腰脊部脊柱两侧,外形相似于扁豆。从功用上来说,肾脏属于泌尿系统的一部分,担任过滤血液中的杂质,发生尿液等废物,并最终排出体外。大多数人左肾地位比右肾稍高。
西医的“脏腑”概念与人体的实践器官并不完全相同。西医常常提到的肾,并不局限于肾脏自身,还包括更普遍的含义。西医以为,肾属五脏,与水密不可分,和膀胱不共戴天;肾藏精,主骨生髓,其华在发,也就是说,肾除了和人体水的代谢有关之外,还与身体的生长、发育、繁衍等功用有关。
西医以为,肾脏的次要功用有:
肾藏精,贮藏人体的精气,为生殖、造血、生长发育、免疫防病等提供能量。
肾主水,均衡身体的水液代谢,并经过膀胱排泄尿液。
肾主纳气,协调正常的呼吸活动。
肾主骨生髓,强壮筋骨,养脑益智。
肾能促进头发生长,使头发漆黑稠密。
肾气通耳,使听力正常。
肾控制二阴的开合,促进正常的排泄功用。
这些功用都依赖于肾气的充足。肾气是指肾精所化之气,假如肾气临时缺乏,会引发过早衰老,短期缺乏会引发各种疾病,需求及时养肾,补充肾气。肾气外泄的状况比较复杂,可以依据生活中的一些表象来做初步判断。
假如一个人口味越来越重,食欲不振以至于需求很大水平的酸、辣、咸等滋味调动食欲,很有能够是脾胃功用越来越弱,味感下降,肾气外泄,运化功用减退的征兆。还有的人整日神情不振、胸无斗志,也有能够是神情外泄,招致情志委靡。
身体形态更能反映肾脏的状况。肾气外泄的人常常无故发热,年轻人头发花白,一年四季手脚冰凉,这是因为身体精气外泄,供应生发的力气就少了,精气缺乏,身体就会出现异常。还有的人睡觉时总出汗(盗汗),这是由于肾气缺乏、耗伤气阴、难以收敛固摄汗液惹起。
大家对肾气外泄一定要注重,如觉得肾气外泄应及时对生活习惯和身体形态做出相应改动,避免身体进一步好转,预防疾病趁虚而入。要有针对性地养护肾脏,依据西医养生学观念,可以从以下方面动手:
房事过劳招致的肾气外泄,多因过早婚育、性事过频惹起,致使精气虚损,可以适当增加性生活,同时注重食疗滋补。
思虑忧郁招致的肾气外泄,大多曾经损伤心脾,致使气血两虚,要留意生活方式的调理,坚持心境愉悦,控制本人的脾气;但遇事也不可闷在心里,可多与人交往,与家人和冤家多沟通。
劳累或生活不规律招致的肾气外泄,要留意休息,任务生活要有规律,留意调理本人的身体形态,不要长时间处于兴奋形态,不要熬夜。睡前用热水泡脚,并按摩脚心。
肾主水,饮食要油腻,食物不要过咸,口味重的人可以按部就班,逐步顺应油腻的食物。多喝水,但不要喝安慰的饮料。泡茶时可以放一些枸杞,有助于补肾。
肾藏精,是生命根本物质的仓库
肾藏精,这是肾的次要生理机能。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称肾为“封藏之本”,强调肾的藏精作用。由于肾藏先天之精,主生殖,为人体生命之根源,故称肾为“后天之本”。
“肾藏精”有两方面的含义,一是藏“后天之精”,即五脏六腑水谷之精气,维持人体器官的功用,促进机体生长发育,滋养生命;二是藏“先天之精”,即肾的本脏之精,这是生育繁衍的最根本物质,与人的生殖、生长、发育和衰老有关。
肾主藏精,以气为用,肾藏精化为肾气,肾中精气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,是生命根本物质的仓库。肾是五脏的阴阳之本,肾气分阴阳,其中肾阳也称为元阳、真阳、真火,对机体有和煦、兴奋、封藏等作用,可以制约阴寒;肾阴也称为元阴、真阴、真水,对机体有滋养、安静、成形等作用,可抑制过度阳热。肾阴和肾阳相反相成,共同调理全身脏腑的阴阳,协调脏腑的功用和精血津液的代谢。
在人的终身中,肾中贮藏的精气并不是原封不动的,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健康的水平,出现一定的盛衰变化。健康人的幼年阶段,肾精是逐步充盛的;至青年阶段,肾精充盈,身体健壮,筋强骨健;中年人的肾精逐步开端耗费,身体能够会呈现各种情况;等到了老年,肾精曾经进入衰退阶段,身体衰老,筋骨不灵,牙齿零落,头发变白稀少,直至肾精干涸,返老还童,油尽灯枯。
人体是一个零碎,肾精就像大树的根,给全身供应能量。养肾得法,肾精能坚持充盈,全身就会枝繁叶茂,身体形态良好;假如团体习气不好,不注重养生,肾精耗费过快,身体就会呈现各种成绩。肾精保养及时,甚至可以延缓衰老,预防和医治各种老年性疾病。
肾主水,调理人体津液代谢
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说:“肾者水脏,主津液。”这里的水是体内津液的总称。肾主水,肾起着调理人体水液代谢的作用,肾中精气的气化功用对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、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均衡有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。
津液,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,不只包括各脏腑内在液体和分泌物,也包括代谢产物,如尿、汗、泪等。津液次要是水分,同时含有少量的营养物质,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根本物质。津液的功用是润泽浅表的皮毛、肌肉,滋养深部的脏腑,充养骨髓和脑髓,光滑眼、鼻、口等孔窍,滑利关节等。
津液的生成、输布、排泄进程很复杂,触及多个脏腑,肾次要起到蒸腾气化的作用。津液的生成源于饮食水谷,肾脏的气化作用将有养分作用的局部上升到肺,输布全身,将代谢废物中无养分的局部排泄出来,从膀胱排出尿液,从汗孔排出汗液,维持体液的均衡。
传统西医以为:津液的代谢“其本在肾,其标在肺,其制在脾”。肾在津液的传输中起决定性作用,肾阳是人体阳气之基本,具有蒸腾激起作用,推进各脏腑的功用活动,同时肾自身也参与津液的传输,将清液上传周身、浊液下排尿液。假如肾的气化功用失调,招致津液的输布、排泄正常,就会繁殖水饮,或酿生痰浊,人体呈现一系列病理变化。具体来讲,就是尿少、尿闭与水肿等排泄妨碍的疾病。
水液的输布次要靠肾气的“开”和“阖”完成。“开”是输入和排泄水液,“阖”是指潴留一定量的水液。健康人的肾阴、肾阳是绝对均衡的,肾气的开阖也是协调的,尿液排泄正常。假如肾的主水功用失调,肾阴、肾阳功用紊乱,水液代谢就会失衡,人体进而发作水肿等病症。
肾主纳气,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
人体的五脏六腑中,呼吸由肺来主司,但肾具有纳气的作用,呼吸功用的正常与否还与肾密切相关。生活中常常有人因肾虚而致呼吸困难,动则气喘,西医称之为“肾不纳气”。
纳,即“收纳、摄纳”之意。肾可以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,避免呼吸表浅。由肺吸入的“清气”必需下到达肾,由肾来摄纳,才干坚持呼吸的颠簸,保证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流。
西医宝典《类证治裁·喘症》对肾主纳气有精彩的描绘,下面写道:“肺为气之主,肾为气之根,肺主出气,肾主纳气,阴阳相交,呼吸乃和。”从中也可以看出,肾主纳气与肺主气并不矛盾,两者有分明的不同。肾主纳气其实是从闭藏的角度来讲的,这是肾的闭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上的表现。
肾的纳气功用正常,则呼吸平均谐和。假如肾的纳气功用减退,摄纳无权,则肺气上浮而不能下行,进而呈现呼吸表浅、呼吸困难等症状。
由此可见,呼吸方面的疾病,例如气管炎、支气管扩张、哮喘、肺气肿等疾病,仅仅从呼吸系统来医治是不片面的;需求思索肾的功用能否呈现成绩。假如肾功能不正常,肾不纳气,吸入之气不能完全归结于肾,人体呼吸效率不高,自然会气短、气喘。
有一些终年不愈的慢性咳喘病人,疾病重复,延续多年,病人非常苦楚。有经历的西医会采取“咳嗽发作时以治肺为主、咳嗽缓解时以治肾为主”的战略,普通能收到很好的医治效果,这就是西医“肾主纳气”实际的实践使用。
肾主骨生髓,滋养骨骼生长与健壮
肾具有“主骨、生髓、通于脑”的功用。骨骼是人体的支架,主司人体的运动。骨骼还可以支撑、维护人体构造。但骨骼并不是孤立的,需求靠骨髓来充养。《黄帝内经》将髓分为三种:脑髓、骨髓、脊髓。这三种髓都是由肾精所化生的。肾中精气的盛衰影响到骨的生长与发育,进而影响到髓的充盈与功用。
简而言之,肾精可以生髓,而髓能养骨,故称“肾主骨”。
西医以为,脑为髓的聚集之处,故称“肾主骨生髓,脑为髓之海”,这就是说,肾能藏精,而精又能化生髓;髓居骨中,骨靠髓来充养,而髓又聚汇于脑。因而,脑髓也依赖于肾精的充养。《黄帝内经》总结道:“肾生骨髓”,“肾不生则髓不能满”。
一个人的肾气充足,则骨质巩固、安康健壮;精足髓充,则头脑灵敏、心思精巧。这是因为,肾精充足,则骨髓和脑髓化生有源,骨质失掉充足的养分。肾气充足,幼儿和青少年则骨骼发育安康,生长发育正常,头脑聪明;成年人则骨质致密,不易得病,精力充沛;老年人则骨骼不易老化,肉体矍铄。
假如肾精亏虚,骨髓就会“化生无源”,骨骼失其滋养,发生很多成绩。幼儿和青少年肾气缺乏,骨骼发育不良,生长缓慢;成年人则免疫力低,肉体委靡不振,腰膝酸软,容易得病;老年人骨骼软弱,骨质疏松,步履蹒跚,行走有力,耳聋眼花。
牙齿也与肾有关。西医以为,“齿为骨之余”,齿与骨同出一源,牙齿自然由肾中精气所充养。牙齿的生长与零落,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。肾中精气充分,则牙齿巩固而不易零落;肾中精气缺乏,则牙齿易于松动,甚至过早零落。
此外,肾气缺乏的人脑髓养分缺乏,脑子容易充实,愚钝健忘。脑力工作者需求补充肾气,就是由于肾主骨生髓,肾精缺乏则脑力缺乏,思想愚钝,工作效率自然低下。而肾气充足的人,记忆力强、思想活泼,工作效率自然就高。因而,骨骼呈现成绩、容易骨折的人以及患有慢性神经衰弱病症的人,都可以尝试补肾益肾。
其华在发,肾气足则头发漆黑稠密
头发,是指长在人类头部的毛发。头发是有本人寿命的,每根头发长到一定长度,就会老死,自然脱落下来,这是一种正常景象。实际上,每个人每天都在掉头发,同时又长出新头发。但过于频繁、少量地落发,就不正常了,阐明头发的生长遭到了影响。
头发的正常生长需求养分,而养分是靠血液运送的,西医称“发为血之余”,“肾,其华在发”,发就是头发,发的化生,虽与血有密切关系,但也与肾脏精气的盛衰有关。肾精能生血,血能生发。发的养分虽来源于血,但活力基本却在肾。头发生长的好坏与气血有直接的关系,脱发患者多是肝肾两虚,气血亏虚。当肾中精气旺盛、髓海充盛时,头发失掉滋养,自然就生长得稠密而有光泽,这就是“其华在发”的道理。
人的终身中,头发的盛衰和肾气能否充盛关系十分亲密。幼儿和青少年肾气充盈,头发养分充足,生长较快,普通不会有什么成绩。青壮年的状况就开端不同,肾气充足的人,头发稠密,漆黑而且有光泽;肾气缺乏的人头发就会逐步变差,发质枯黄。中年人肾气曾经开端逐步衰减,头发零落的多,生长的少,局部肾气外泄的人甚至过早脱发。老年人肾气缺乏,头发逐步变白、稀少,不再有光泽。
体内肾气的盛衰在内部的表现,从头发上就能显露出来。假如头发零落严重,甚至成为秃顶,就属于肾气发散过度,过度耗散,需求补肾益气。假如头皮屑较多,则是阴盛阳虚,肾精敛不住虚火,虚火上炎,招致头皮上的经血偏少,头皮得不到滋养,就发生头皮屑。头发不黑,是肾气缺乏,头发得不到润泽形成的。
生活中,有的人常年多病,身体虚弱,肾气外泄,血气缺乏,身体养分很差,头发因而缺乏营养,过早零落。有的人头发原本很好,但生过一场大病当前,头发会忽然少量零落,变得稀少枯槁,这就是肾气缺乏招致的。
事实证明,假如一个人头发枯槁,或许过早变白,少量掉头发,可以从肾而治,补肾益气。有统计标明,在脱发患者中,肾虚招致的占1/3以上,要想医治肾虚脱发,首先应该医治好肾虚。平常的任务和学习中要劳逸结合,过度运动,保证充足的睡眠,坚持一个悲观平和的心态,避免肾气外泄,使皮肤及毛发正常代谢。脱发及头发早白的人,可以适当补充黑芝麻、何首乌、黑豆等,补肾益气。
开窍于耳,肾精充足则听力不衰
耳朵是人的听觉器官,可以感受到自然界的各种声响。西医以为,耳的听觉功用与肾的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。其实,身体上的五官九窍都与脏腑有着亲密的对应联络。传统西医以为,肾开窍于耳。肾藏精,而肾精可以充养脑髓;肾精充足,则髓海得养,耳朵的听觉才不会出成绩。
《黄帝内经·灵枢》以为:“肾气通于耳,肾和,则耳能闻五音矣。”因而,假如肾气缺乏,身体虚衰,髓海因之充实,听力就会减退,耳朵会呈现耳鸣、耳聋等症状。老年人肾精衰减,髓海充实,就会招致耳鸣、听力下降,甚至耳聋失聪。
生活中人们会有这样的觉得:身体好的时分,耳聪目明;身体呈现疾病时,肾气缺乏,听力会忽然下降,尤其是中老年人更感分明。要想耳鸣、耳背失掉缓解,就要补充气血,使肾功能正常。
假如听力曾经开端下降,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治,平常可以用枸杞子和山药熬粥喝,用菊花和枸杞子泡茶。还可以多服用一些补肾的食物,如核桃粥、芝麻粥、花生粥、猪肾粥等,这些食物对维护听力颇有裨益。老年人可以每天坚持读报纸,锤炼听力。同时,尽量坚持轻松愉快的心境。
听力下降的人,还可以尝试上面的补肾养生运动:选择空气新颖的中央,停止胸腹式结合深呼吸。深吸气时,先使腹部收缩,然后使胸部收缩,到达极限后,屏气几秒,逐步呼出气体。呼气时,先膨胀胸部,再膨胀腹部,尽量排出肺内气体。重复停止吸气、呼气,每次3~5分钟,可以促进肾的吸纳功用,从而到达养肾的目的。
开窍于二阴,肾阴足则排便顺畅
二阴,即前阴(外生殖器)和后阴(肛门)的总称。前阴是排尿和生殖器官,后阴是排泄大便的通道。肾开窍于二阴,标明了肾和生殖以及大小便的关系。
前阴是生殖器官,而肾为后天之本,主生长发育、主生殖,与男女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才能关系密切。肾为藏精之腑,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繁衍后代起重要的作用。男女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和生殖才能,均依赖于肾气的空虚。肾精气充盛,则生殖才能强。肾出了成绩,会招致生殖功用呈现妨碍。女子可见阳痿、早泄、滑精等与生殖有关的成绩,男子可见月经不调、不孕不育等疾病。
此外,二阴是排泄器官。肾主水,协调全身的水液代谢,肾功能正常,水液的排泄就能各走其道。尿液的生成与排泄次要依赖于膀胱,同时需求肾的气化作用。肾主水,司膀胱的开合。肾的气化功用正常,人就会排尿困难;肾封藏不固,就会尿频、遗尿、尿失禁等。
肾气缺乏,还会招致大小便不利。具体来讲,命门之火缺乏,可惹起泄泻或小便不由等病症;肾水缺乏,可使大便枯燥秘结、小便量少。人体粪便的排泄,次要是大肠的功用,也与肾的气化有关。假如肾阴缺乏,可致肠液枯涸,招致便秘;肾阳虚损,则气化无权,招致阳虚便秘或阳虚泄泻;肾气不固,可见久泄滑脱等。
有些人常常腹泻,但胃肠道反省不出成绩,非常苦恼。这实际上是肾虚招致的,只需肾气充盈,腹泻自然康复。还有一种典型的五更泻病人,每天早上(大约五更天)上厕所,同时伴有全身怕冷症状,也是典型的肾虚,只需积极补肾,腹泻可以失掉明显好转。
很多老年人大便秘结,其实并不是胃肠道呈现疾病,而是老年人肾气虚弱、推力缺乏招致便秘,需求从补肾动手医治。平常可以适当运用肉苁蓉制造药膳,用来补肾通便、医治老年人大便秘结。